贪杯之鬼

自古以来,鬼神之说在民间便不绝于耳,大多数人均谈鬼色变,抱有恐惧的态度。今从纪晓岚所著的志怪小说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摘录故事一则

屠者许方,尝担酒二罂(yīng)夜行,倦息大树下。月明如昼,远闻呜呜声,一鬼自丛薄中出,形状可怖。乃避入树后,持担以自卫。鬼至罂前,跃舞大喜,遽(jù)开饮,尽一罂,尚欲开其第二罂,缄(jiān)甫半启,已颓然倒矣。许恨甚,且视之似无他技,突举担击之,如中虚空。因连与痛击,渐纵弛委地,化浓烟一聚。恐其变幻,更棰百余。其烟平铺地面,渐散渐开,痕如淡墨,如轻毅,渐愈散愈薄,以至于无。盖已澌灭矣。

余谓鬼,人之馀气也。气以渐而消,故《左传》称新鬼大,故鬼小。世有见鬼者,而不闻见羲、轩以上鬼,消已尽也。酒,散气者也。故医家行血发汗、开郁驱寒之药,皆治以酒。此鬼以仅存之气,而散以满罂之酒,盛阳鼓荡,蒸铄(shuò)微阴,其消尽也固宜。是澌灭于醉,非澌灭于箠(chuí)也。

闻是事时,有戒酒者曰:“鬼善幻,以酒之故,至卧而受箠。鬼本人所畏,以酒之故,反为人所困。沉湎者念哉!”有耽酒者曰:鬼虽无形而有知,犹未免乎喜怒哀乐之心。今冥然醉卧,消归乌有,反其真矣。酒中之趣,莫深于是。佛氏以涅盤为极乐,营营者恶乎知之!庄子所谓“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”欤?

【译】古时候有一屠夫名为许方,夜晚担着两坛酒夜行,途中累了便在树旁休息。夜晚月光如白昼一般,此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呜呜声,只见一鬼从草丛中飘出,样貌可怖。屠夫因恐惧而躲入树后,手中拿着扁担防卫。此鬼飘至酒坛前,跃舞大喜,立即打开一坛酒一饮而尽,正欲要开启第二坛酒时,却因醉酒而颓然倒地。屠夫见此甚是愤怒,看到此鬼已然倒地,便突然举起扁担捶打,如同打在空气上一般。因连连击打,只见此鬼的身体逐渐松弛,慢慢的化为一股浓烟。屠夫怕其会继续变幻,于是又连续击打了百余下才停止。鬼所化的浓烟平铺在地面,逐渐消散,如同淡淡的墨色一般,愈来愈来薄,以至于消散,直到消失。

【译】纪昀认为,所谓的鬼实为人的余气,这股气会渐渐消散,所以《左传》中称新鬼大,故鬼小。世间有见鬼者,却不曾听闻有见过伏羲、轩辕时期之鬼,盖已然消失殆尽了。酒,为散气之物,所以医家行血发汗、开郁驱寒之药,皆以酒做药引。上文中的鬼仅存之气,被一整坛的酒加快了余气的散发。烈酒的浓烈阳气剧烈鼓荡,烧发了此鬼仅存的一点阴气,所以它整个身体都消失殆尽,大致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此鬼是灭于醉酒,而非被屠夫所击打而灭。

【译】听闻此事,有戒酒之人说,鬼善于变幻,却因为醉酒倒地,而被屠夫捶打。鬼本为人所惧怕,但因贪酒而反被人所困,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贪酒之人要吸取教训。令有贪酒之人却说,鬼虽无形而有知觉,亦未能免去喜怒哀乐之心,今酩酊大醉而卧,消失殆尽,反为真正的解脱。酒中的乐趣,莫过于此。佛家将涅槃视为极乐,凡夫俗子岂能悟得其中之乐趣?。正如庄子所谓的“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”。

虽然这只是纪昀所收集的一则民间故事,但是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几点信息,加深对鬼的一些了解。一是,鬼仅为人之余气,因此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弭;二是,鬼亦有喜怒哀乐,保持着生前的一些爱好,故事中的鬼生前定是贪杯之人;三是,酒为至阳之物,亦为散气之物,对鬼有着一定影响,加快其消弭的速度。